在芯片失效分析(Failure Analysis, FA)过程中,Hot Spot 技术主要用于定位芯片内部产生过热或异常电流密度区域,帮助工程师快速找到潜在的故障点或缺陷。随着半导体工艺不断缩小、集成度提升,芯片内部可能因局部短路、漏电、EM(ElectroMigration,电迁移)或其它缺陷而产生微小且高温的“热点(Hot Spot)”。利用 Hot Spot 技术,能够在失效分析阶段精准定位这些缺陷点,从而为后续的开封分析、物理失效分析(PFA)提供依据。 1. Hot Spot 的定义与意义 1.1 定义 · Hot Spot 指芯片内部在正常或特定测试条件下产生的 局部高温区域,通常是因为有缺陷或异常高电流密度所致。 · 这些缺陷可能包括 短路、漏电、过度功耗、互连线电迁移(EM)等。 1.2 意义 · 快速定位缺陷:传统电气测试只能判断芯片有无故障,但无法确定故障具体位置。Hot Spot 技术可将可疑区域缩小到数微米甚至更小的范围。 · 节省失效分析时间:在高集成度芯片上,若无热点定位手段,盲目开封(Decapsulation)和逐层剖面将十分耗时且成本高。 · 预防潜在失效:在可靠性分析中,也可通过 Hot Spot 检测发现潜在的高温区域,从而进行工艺或设计上的改进。 2. Hot Spot 产生的典型原因 2.1 短路/漏电通路 · 由于制造缺陷或 ESD(Electrostatic Discharge)损伤,MOS 管、金属互连或过孔(Via)之间出现意外短路,使局部电流显著增加,导致过热。 2.2 电迁移(ElectroMigration, EM) · 在金属互连中,因高电流密度而引发金属原子迁移,局部出现空洞(Void)或聚集(Hillock),进一步导致互连电阻异常升高或断线,形成热点。 2.3 闩锁效应(Latch-up) · CMOS 工艺中存在 P-N-P-N 寄生双极结构,当闩锁触发后,会形成持续的大电流通路,导致局部过热。 2.4 器件老化或材料缺陷 · 长期运行导致器件退化,或者在制造中产生的微裂纹、应力集中点,都会演变为热点。 3. 常见的 Hot Spot 检测方法 3.1 红外热成像(Infrared Thermography) · 原理:利用红外相机测量芯片表面的热辐射分布,识别温度异常区域。 · 优点:操作简单、非接触式,可在封装状态下进行测量。 · 局限:空间分辨率受红外探测器像素和光学系统限制,难以检测极微小的热点;对深层热点的敏感度较低。 3.2 锁相热成像(Lock-in Thermography, LIT) · 原理:给芯片施加周期性信号,通过调制热量并利用锁相检测技术增强信噪比。 · 优点:灵敏度高,能检测极微小的热信号;可用于检测低漏电缺陷。 · 局限:测试时间较长,对测试环境要求高。 3.3 液晶热成像(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) · 原理:在芯片表面涂覆热敏液晶,液晶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,从而定位热点。 · 优点:成本较低、直观。 · 局限: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有限,测试过程中液晶层可能影响芯片散热。 3.4 扫描式热显微镜(SThM, Scanning Thermal Microscopy) · 原理:利用微悬臂探针探测芯片表面微小区域的温度变化,类似原子力显微镜(AFM)方式进行逐点扫描。 · 优点: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别,适合纳米级工艺失效分析。 · 局限:扫描速度慢,测试环境要求严格。 3.5 其他衍生技术 · TIVA(Thermally Induced Voltage Alteration):用激光或热源局部加热芯片表面,观察电压变化来定位缺陷。 · OBIRCH(Optical Beam Induced Resistance Change):利用激光加热引起的金属电阻变化来定位缺陷。(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技术) · 这些技术均可辅助在失效分析中寻找热点或局部缺陷。 4. Hot Spot 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4.1 分辨率与灵敏度要求不断提高 · 随着工艺尺度进入纳米级,热点面积可能非常小,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检测手段,如 SThM、OBIRCH 等。 4.2 封装复杂度提升 · 多层封装(3D IC、PoP、SiP 等)使得芯片内部热点难以从表面直接检测,需要更先进的红外透视或局部开窗技术。 4.3环境与操作条件 · 许多热点只有在特定工作电压、温度或负载条件下才会出现,导致测试场景复杂化。 4.4 与其他分析技术的结合 · 越来越多的 Hot Spot 技术与 EMMI(Emission Microscopy)、X-ray、CSAM(超声扫描显微镜)等手段联用,以形成综合的失效定位和诊断方案。 5. 结论 Hot Spot 技术是芯片失效分析的重要环节,能够有效定位由于短路、漏电、电迁移等缺陷导致的局部高温区域。 · 多种检测方法(红外热成像、锁相热成像、液晶热成像、扫描式热显微镜、TIVA/OBIRCH 等)可针对不同分辨率、灵敏度需求进行选择。 · 通过 Hot Spot 定位,工程师可以大幅缩短失效分析时间、提高故障定位精度,并为后续开封与物理失效分析提供方向。 · 面向未来,随着工艺节点的进一步缩小和封装复杂度的提升,Hot Spot 技术仍会不断演进,与更多高分辨率、非破坏性检测手段相结合,在故障定位和可靠性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