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图对于ESD器件的防护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这一期继续讲解ESD器件的版图设计。除了Diode和MOSFET外,Bipolar和SCR也是常见的ESD防护器件,这一期探究Bipolar和SCR的版图设计。三.Bipolar:浅谈ESD防护—三极管的应用这里对Bipolar的分类进行补充说明:Bipolar从器件结构上来说分为Lateral Bipolar和Vertical Bipolar。图一.Vertical Bipolar和Lateral Bipolar结构示意图。 如图一所示,Vertical Bipolar,纵向三极管,内部载流子纵向运动,基区宽度小,采用嵌套结构,结构为N+/P-WeLL/N-WeLL,放大倍数大,但是很多工艺无法实现P-WeLL外嵌套N-WeLL,所以大部分工艺只能实现Vertical PNP。Lateral Bipolar,横向三极管,内部载流子进行横向运动。射电极与集电极都嵌套于基级中,基区宽度大,所以电流放大倍数较低,但是E-B和E-C的反向击穿电压较高,但是结电容较大,特征频率也较大。 图二.Vertical Bipolar和Lateral Bipolar在面对ESD时的结电场分布示意图。 如图二所示,作为ESD器件,ESD Lateral Bipolar中Emitter-Base-Collector为N+/P-WeLL/N+,且基区宽度大,所以其Snap-back特性相对较弱,Holding Voltage相对较高。反之, ESD Vertical Bipolar中Emitter-Base-Collector为N+/P-WeLL/N-WeLL,且基区宽度小,Snap-back特性较强,Holding Voltage较低。(Holding Voltage主要是由器件阱结构决定,版图上改变基级宽度只能对其略微影响。)在大部分情况下Lateral Bipolar 因为击穿电压较高,Holding Voltage较高,更适合作为ESD器件,不过日后笔者有机会要验证一下Vertical Bipolar的ESD性能。阐述三极管的ESD性能时有一个技术细节需要专门阐述:三极管面对ESD时为何会表现出Snap-back特性。三极管正常工作时,Base/Collector一直保持在反偏状态下,但并不会雪崩击穿,通过基级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。但是三极管面对ESD时,集电极与基级间会发生雪崩击穿,雪崩电流经过阱电阻产生压降,此时三极管才会开启,从而表现出负微分电阻特性,此时相当于雪崩击穿电流提供基级电流。常规三极管是工作在常规状态下,无法表现出负微分电阻特性。所以当三极管面对ESD时表现出Snap back特性表明其导电机制发生了变化,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三极管完全不同。ESD Lateral Bipolar: 图三.ESD Lateral Bipolar版图示意图。 常见的ESD Lateral Bipolar的版图如图所示,与ESD Diode类似,Bipolar的Emitter、Collector、Base都采用长方形设计以增加接触面积,且Base最好将Emitter与Collector进行合围,避免漏电流对器件造成破坏。 与上一期类似,笔者这里也列出了九个版图参数:a:Base有源区与基级N-WeLL间距。一般情况下这个间距只需满足DRC即可。b:Base有源区宽度。ESD Lateral Bipolar中Base需要比Emitter和Collector宽,以增加器件ESD鲁棒性。c: Base有源区与Collector有源区距离。该距离决定了ESD Lateral Bipolar面对ESD电流时的工作机理。如果该距离过近,ESD Lateral Bipolar面对ESD时表征为反偏二极管,失去了Snap-back特性。如果该距离过远,N-WeLL的阱电阻过大,会影响雪崩击穿对三极管的触发。d:Collector/Emitter有源区金属走线宽度,该金属走线宽度需要尽量大,避免ESD大电流造成金属损伤。e、g: Collector/Emitter有源区宽度。有源区的宽度决定了电场分布密度,过小的有源区宽度会导致电场过于集中,热电效应明显,适当拉宽有源区宽度能有效缓解热电特性。 图四.ESD Lateral Bipolar不同有源区宽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。 f:Collector/Emitter有源区间距。如图五所示,这个距离会直接影响Trigger Voltage。距离越大,Trigger Voltage越大。 图五.ESD Lateral Bipolar中Emitter与Collector间距对Trigger Voltage的影响。 F:三极管中Collector/Emitter的Finger个数。目前有两种设计趋势,一种是单一器件中多个Finger以提升ESD防护能力。一种是单个器件中Finger数目有限,并联多个Multiplier以提升ESD防护能力。Fingers的匹配特性不如Multiplier,且过度失配会造成开启不均匀,TLP曲线不稳定的现象,所以适当采用Multiplier的版图方式有利于ESD防护。 W:三极管中Collector/Emitter的宽度。这个值决定了Emitter和Collector两级的接触面积,W过低会降低ESD泄放效率,反之W过大会因为电流不均降低泄放效率。四.SCR浅谈ESD防护—SCR(一)浅谈ESD防护—SCR(二) 图六.SCR的版图示意图。SCR是一种高效的ESD防护器件,常见的关于SCR版图设计如图六所示,阳极连接N-WeLL中的P+/N+,阴极连接P-WeLL中的P+/N+。SCR的具体工作方式这里并不赘述,关于SCR的版图中有几项最重要参数:a:阴极P+与隔离环的间距。在阴极与P隔离环电位一致的情况下,该间距满足DRC即可。b:同一级中P+与N+的间距。该距离决定了SCR中的RN-WeLL电阻和Rp-Sub电阻的大小。距离小,电阻小,两个寄生三极管的正反馈增益太小,影响ESD性能。反之,距离过远,大量热电流会聚集,热电效应明显,会有失效风险。 图七.SCR势垒区与有源区短路示意图与TLP曲线。 c:阴极N+与阳极P+的距离。该距离是SCR设计中最关键的参数,如图七所示,该距离不能过小,当N-WeLL与P-WeLL承压反偏时,空间势垒区会往两侧推进,如果距离c过小,空间势垒区一旦与有源区接触,器件内部会产生短路,ESD性能会大幅度下降,如图中TLP所示。 W:阴阳级宽度,因为SCR的泄放效率较大,所以不需要设计很大的W以提升泄放效率,只需要确保不发生热电效应即可。 图八.阴阳对称SCR版图。 为了提升面积利用率,提出了如图八所示的改进SCR,由隔离环直接赋予P-WeLL电位,减少了一个有源区,且阴阳两级采用对称结构,能大幅度提高防护效率。 图九.MVTSCR版图。 因为SCR的Trigger Voltage 过高,又提出了MVTSCR结构,在阳极N-WeLL上放置一个浮空电位的N+,其原理这里并不赘述,版图如图九所示。如图十所示,LVTSCR利用寄生PMOS进一步降低Trigger Voltage,需要将PMOS的漏端浮空,栅极与源端接阳极,防止沟道开启。 图十.LVTSCR版图。 笔者针对LVTSCR进行了测试,如图十一所示,其ESD性能极其优越,且寄生影响也优于其余ESD器件,单独的测试结构能达到20K的HBM防护性能。 图十一.LVTSCR TLP曲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