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专业集成电路测试网~~欢迎加入IC测试QQ群:111938408

专业IC测试网

当前位置: 网站主页 > 测试实例 >

MOSFET的参数解析(3)

时间:2022-04-22 09:35来源:硬件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:ictest8 点击:

  
在第二集的内容里面,我们提到了Vgs在上升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“一帆风顺”。他会产生一个台阶。本集就讲解一下米勒平台。
说明: 图片
这个台阶就是注明的“米勒台阶”、或者“米勒平台”
假设一个增益为-Av的理想反向电压放大器如图所示,在放大器的输出和输入端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 Z 的阻抗。定义输入电流为 Ii(假设放大器的输入电流为 0) ,输入阻抗为 Zin,那么有如下的等式关系,
说明: 图片
 
由此可见,反向电压放大器增加了电路的输入电容,并且放大系数为(1+Av) 。这个效应最早是由 John Milton Miller 发现的并发表在他 1920 的著作中,所以称之为米勒效应。
 
 MOSFET,加入寄生电容的原理图可以由下图来表示。
说明: 图片
 
MOSFET 是一个共源电路(common source) :Drain 为输出端,Source 接地,Gate为输入端。
MOS管的极间电容栅漏电容Cgd、栅源电容Cgs、漏源电容Cds可以由以下公式确定:
说明: 图片
公式中MOS管的反馈电容Crss,输入电容Ciss和输出电容Coss的数值在MOS管的手册上可以查到。
说明: 图片
根据 MOSFET 的小信号模型,MOSFET 形成了一个反向电压放大器,其等效电路可以表示为:
说明: 图片
MOSFET 形成的电压放大器的增益需要根据其输出和输入电阻来判断,不同的 MOSFET 会有不同的特性,所以增益很难量化。
某些情况下其放大系数可以达到数百倍。
Cdg则形成了一条反馈回路(连接输出端口 Drain 和输入端口 Gate) ,于是在 MOSFET 中的米勒效应就形成了。

MOS开通过程我们主要看3个信号:VgsVdsId

说明: 图片
从0时刻开始,Vgs开始上升的时候,Vds和Id保持不变,这个过程中驱动电流ig为Cgs充电,Vgs上升。一直到t1时刻,Vgs上升到Vg(th),也就是门极开启电压时候。在t1时刻以前,MOS处于截止区。
从t1时刻开始,MOS就要开始导通啦,它开始导通的标志就是Id要开始上升啦!所以MOS的漏极电流Id在慢慢上升。这个时间段内驱动电流仍然是为Cgs充电。在t1到t2的这段时间里,Id只是在安安静静的上升,到t2时刻,Id上升到电感电流。在电感电流上升的这个过程中Vds会稍微有一些下降,这是因为下降的di/dt在杂散电感上面形成一些压降,所以侧到的Vds会有一些下降。从t1时刻开始,MOS进入了饱和区。
在Id上升到最大时候(t2),即刻就进入了米勒平台时期。米勒平台就是Vgs在一段时间几乎维持不动的一个平台。前面说了,从t1时刻开始,MOS进入了饱和区,在饱和有转移特性:Id=Vgs*Gm。其中Gm是跨导。那么可以看出,只要Id不变Vgs就不变。Id在上升到最大值以后,Id就等于电感电流IL了,而此时又处于饱和区,所以Vgs就会维持不变,也就是维持米勒平台的电压。
说明: 图片
 
Id为沟道电流,即上图中DS之间红色部分的电流。于是当驱动电流为Cgs充一点电,Vgs增加Δvgs,那么Id增加ΔId。于是Vds就下降,也就是Vgd会下降,那么ΔIgd=Cgd*ΔVgd/Δt,Igd就会增加,所以Vgs就几乎不能增加,只能这样动态的维持在米勒平台附近。

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。所以Cgd也叫反馈电容。 
Vgs↑→Id↑→通过CdsId提供的电流↑→Vds↓→Vgd↓→Igd↑→Vgs上升斜率
在 t3时间之前,由于 CGS远大于 CGD,所以在此时间段内 VGS的上升斜率主要有 CGS决定。当 t3开始时,VGD的变化使得给 CGD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等效电容值增加,你给电容充电,但是电容另外一端的电压却在急速变化。
Vgs要充电的电容值突然变化,导致其上升斜率受阻,形成了台阶。
说明: 图片
说明: 图片
在电信工业和微波电路设计领域,普遍使用MOS管控制冲击电流的方达到电流缓启动的目的。MOS管有导通阻抗Rds_on低和驱动简单的特点,在周围加上少量元器件就可以构成缓慢启动电路。虽然电路比较简单,但只有吃透MOS管的相关开关特性后才能对这个电路有深入的理解。
 
电子工程师通常基于栅极电荷理解MOSFET的开通的过程,如图1所示此图在MOSFET数据表中可以查到
说明: 图片
 
设计中通常使用MOS管来设计缓启动电路的。MOS管有导通阻抗Rds低和驱动简单的特点,在周围加上少量元器件就可以构成缓慢启动电路。通常情况下,在正电源中用PMOS,在负电源中使用NMOS。


下图是用NMOS搭建的一个-48V电源缓启动电路,我们来分析下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。
说明: 图片
1).D1是嵌位二极管,防止输入电压过大损坏后级电路;
2).R2和C1的作用是实现防抖动延时功能,实际应用中R2一般选20K欧姆,C1选4.7uF左右;
 3).R1的作用是给C1提供一个快速放电通道,要求R1的分压值大于D3的稳压值,实际应用中,R1一般选10K左右;
 4).R3和C2用来控制上电电流的上升斜率,实际应用中,R3一般选200K欧姆左右,C2取值为10 nF~100nF;
5).R4和R5的作用是防止MOS管自激振荡,要求R4、R5lt;<R3,R4取值一般为10~50欧姆之间,R5一般为2K欧姆;
6).嵌位二极管D3的作用是保护MOS管Q1的栅-源极不被高压击穿;D2的作用是在MOS管导通后对R2、C1构成的防抖动延时电路和R3、C2构成的上电斜率控制电路进行隔离,防止MOS栅极充电过程受C1的影响。
 
下面来分析下该电路的缓启动原理:
假设MOS管Q1的栅-源极间的寄生电容为Cgs,栅-漏极间的寄生电容为Cgd,漏-源极间的寄生电容为Cds,栅-漏极外部并联了电容C2 (C2gt;>Cgd),所以栅-漏极的总电容C’gd=C2+ Cgd,由于相对于C2 来说,Cgd的容值几乎可忽略不计,所以C’gd≈C2,MOS管栅极的开启电压为Vth,正常工作时,MOS管栅源电压为Vw(此电压等于稳压管D3的嵌位电压),电容C1充电的时间常数t=(R1//R2//R3)C1,由于R3通常比R1、R2大很多,所以t≈(R1//R2)C1。

下面分三个阶段来分析上述电压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:
第一阶段:-48V电源对C1充电,充电公式如下。
 Uc=48*R1/(R1+R2)[1-exp(-T/t)],其中T是电容C1电压上升到Uc的时间,时间常数t=(R1//R2)C1。所以,从上电到MOS管开启所需要的时间为:Tth=-t*ln[1-(Uc*(R1+R2)/(48*R1))]

第二阶段:MOS管开启后,漏极电流开始增大,其变化速度跟MOS管的跨导和栅源电压变化率成正比,具体关系为:dIdrain/dt = gfm *dVgs/dt,其中gfm为MOS管的跨导,是一个固定值,Idrain为漏极电流,Vgs为MOS管的栅源电压,此期间体现为栅源电压对漏源电流的恒定控制,MOS管被归纳为压控型器件也是由此而来的。

第三阶段:当漏源电流Idrain达到最大负载电流时,漏源电压也达到饱和,同时,栅源电压进入平台期,设电压幅度为Vplt。由于这段时间内漏源电流Ids保持恒定,栅源电压Vplt=Vth+(Ids/gfm),同时,由于固定的栅源电压使栅极电流全部通过反馈电容C’gd,则栅极电流为Ig=(Vw-Vplt)/(R3+R5),由于R5相对于R3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Ig≈(Vw-Vplt)/R3。因为栅极电流Ig≈Icgd,所以,Icgd=Cgd*dVgd/dt。由于栅源电压在这段时间内保持恒定,所以栅源电压和漏源电压的变化率相等。故有:dVds/dt=dVgd/dt=(Vw-Vplt)/(R3*C2)。

由此公式可以得知,漏源电压变化斜率与R3*C2的值有关,对于负载恒定的系统,只要控制住R3*C2的值,就能控制住热插拔冲击电流的上升斜率。


顶一下
(1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