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、结电容 因为是半导体,就有PN结,有PN结,就有结电容。当然根据我们刚刚的方法,先不管微观模型。我们先从宏观上看一下结电容等效到MOSFET三个电极之间的等效电容。 尽管结电容的容量非常小,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,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高频自激振荡。更为不利的是,栅控器件的驱动本来只需要一个控制电压而不需要控制功率,但是工作频率比较高的时候,结电容的存在会消耗可观的驱动功率,频率越高,消耗的功率越大。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,MOSFET的GS两极之间是一个高阻值的电阻,但是在设计开关电源的时候,我们通常需要加粗Gate极的PCB走线。保障在开关的过程中,驱动MOSFET的瞬间电流比较大,有足够的通流能力。这正是因为极间等效电容的存在。 因为寄生电容的存在,所以MOSFET作为一个开关管工作的时候,在打开的过程并非“一帆风顺”。 为了能够观察到一些瞬态现象,我们用Saber软件搭建了一个仿真电路。 我们让驱动信号是一个基本理想的脉冲信号: 在仿真软件中,我们把这个脉冲信号源设置为高电平为8V,上升时间0.1ms,下降时间0.1ms,为了便于观察,我们把脉冲宽度设置为3ms,周期为20ms。从时域上可以看到,基本是一个理想的方波形状。 为了加大MOSFET寄生电容对打开过程的影响,我们在理想的MOSFET模型的三个极之间,增加了三个电容,容值我们选择的比较大,为了在波形上更明显的体现出其特性。特别是Cgd的选值比较大,这样Vgs的特性从时域上观察更加明显,就是上升的过程中有个台阶。 我们可以把MOSFET从关闭到完全导通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分析。 第一个阶段(t1),在Vgs还没到来之前的阶段,此时MOSFET可以看完全没有打开,电路本质就是一个RC充放电电路。 这个阶段Id还等于0,也就是说MOSFET一点也没打开,处于截止状态。Vgs的上升曲线就是一个RC充放电的上升曲线。 第二个阶段(t2),MOSFET开始“松动”了。也就是Id开始增加,大于0,Id(D极电流)开始线性增加,按照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形式,按照一定的斜率线性增加。第二个阶段Vgs正常上升,Id的增加对他没有大的影响。Id的增加由MOSFET的一个放大区的特性决定的,就是这个压控电流源的跨导。MOSFET这个阶段漏极电流开始流过,Vds仍然保持Vdd。 此上升斜坡持续直至t2阶段的结束时刻,电流iD达到饱和或达到负载最大电流,故VGS的上升到达平台Va随Id(一般为负载最大电流)不同而不同。在此期间漏源极之间依然承受近乎全部电压Vdd。 第三阶段(t3),t3时期MOSFET工作于饱和区,Vgs被限制于一固定值(MOSFET传输特性)。故在此期间Cgs不再消耗电荷,驱动电流转而流向Cgd并给其充电。Vds由高压变成几乎0V,这个过程Cgd的两端极性反转,所以Ig给Cgd充电所需要的电荷比较大。在此区间由于Vds变化很大,虽然相对于Cgs而言Cgd很小,但Ig在Crss上消耗的电荷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数量。随着Vds下降,MOSFET逐渐进入于可变电阻区。开关控制的电压越大,则Vds的电压越大,t2-t3时期(既Va平台持续时间)越长。 第四阶段(t4)在Ig的继续充电下,Vgs又进入线性上升阶段。这时候漏极电压下降至Vds=Id× Rds(on),此时MOSFET的工作状态进入了电阻区,栅极电压不再受漏极电流影响自由上升。Vgs平台的结束及第二次上升斜坡的开始表明器件在此时已完全开通。t4时栅极电压等于驱动电路提供的电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