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I2C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A: I2C采用主从式通信机制。主设备发起并控制通信,从设备响应主设备的请求。 2. I2C通信有哪些关键特性? A: 支持多主多从架构;仅需两条通信线;支持不同传输速率。 3. I2C使用哪两条信号线? A: SDA(串行数据线)用于数据传输;SCL(串行时钟线)用于同步时钟信号。 4. SDA和SCL的具体功能是什么? A: SDA是主从设备双向数据传输通道;SCL提供同步时钟信号,确保总线数据同步。 5. I2C有哪几种工作模式? A: 标准模式(最高100kbit/s)、快速模式(最高400kbit/s)、高速模式(最高3.4Mbit/s)。 6. 为何称I2C为"同步"协议? A: 数据传输通过SCL时钟信号同步,时钟边沿触发数据采样。 7. 上拉电阻的作用是什么? A: 确保SDA/SCL在无设备驱动时保持高电平;限制电流保护设备。 8. 总线最大长度受何限制? A: 受总线电容限制,实际应用中通常不超过数米。 9. 起始条件(START)的定义? A: SCL为高电平时,SDA从高到低的跳变,标志通信开始。 10. 停止条件(STOP)的定义? A: SCL为高电平时,SDA从低到高的跳变,标志通信结束。 11. 设备寻址机制如何工作? A: 每个设备拥有7位或10位唯一地址,主设备通过地址选择特定从设备。 12. 数据帧包含哪些要素? A: 起始条件+从机地址+读/写位+数据字节(含应答位)+停止条件。 13. 应答位(ACK)的功能? A: 接收方(主或从)通过拉低SDA确认字节接收成功。 14. 时钟拉伸(Clock Stretching)是什么? A: 从设备通过拉低SCL暂停通信,为自己争取处理时间。 15. 多主架构如何避免冲突? A: 采用总线仲裁机制:同时传输时,发送"1"而对方发送"0"的主设备退出仲裁。 16. 如何识别总线上的设备? A: 通过扫描7位/10位地址空间,使用I2C扫描工具可检测响应设备。 17. 半双工特性的含义? A: 支持双向传输,但同一时间只能单向传输数据。 18. 从设备无应答的可能原因? A: 从设备忙线、数据接收错误或硬件故障。 19. 通信速率如何确定? A: 由主设备设置的时钟频率决定,需符合设备支持的模式(100k/400k/3.4M)。 20. I2C与SPI的核心区别? A: I2C:两线制、多主从、速率较低;SPI:四线制、单主多从、速率更高。 21. 重复起始条件(Repeated Start)的作用? A: 在不释放总线控制权的情况下改变数据传输方向或切换从设备。 22. 总线电容的影响? A: 电容过大会导致上升沿变缓,限制通信速率与传输距离。 23. 抗噪声措施有哪些? A: 优化PCB布局、采用屏蔽线缆、适当降低通信速率。 24. 上拉电阻选型原则? A: 根据供电电压、总线电容、目标速率计算,典型值1-10kΩ。 25. 电平不匹配如何解决? A: 不同供电电压的设备间需使用电平转换器。 26. 错误检测机制? A: 协议本身无硬件检错,需通过软件实现校验。 27. 通用呼叫地址(0x00)的功能? A: 主设备通过该地址向所有从设备广播指令。 28. 总线清理序列的作用? A: 解决SDA被意外拉低导致的总线死锁问题。 29. 数据包格式组成? A: 起始位+地址位+R/W位+数据字节(含ACK)+停止位。 30. 多主竞争如何处理? A: 通过仲裁机制,失败方自动退避并重试。 31. 时钟拉伸的解除条件? A: 从设备完成处理后释放SCL,由上拉电阻恢复高电平。 32. 点对点通信是否支持? A: 支持单主单从的最小系统配置。 33. SMBus与I2C的关系? A: SMBus是I2C的子集,专为系统管理设计,具有更严格的时序要求。 34. 总线空闲状态的定义? A: SDA和SCL同时保持高电平。 35. 常见故障排查步骤? A: 检查硬件连接、上拉电阻、地址配置、设备状态。 36. 从设备不响应的可能原因? A: 电源故障、地址不匹配、设备忙或硬件损坏。 37. 通信速率异常的成因? A: 时钟拉伸、总线电容过大或上拉电阻过大会导致实际速率低于设定值。 38. 数据不一致的解决思路? A: 检查噪声干扰、速率与电容匹配性、软件处理逻辑。 39. SCL下降沿尖刺的成因? A: 通常由SCL线寄生电容导致。 40. ACK信号丢失的诊断方法? A: 检查SDA线是否被锁定、从设备状态、数据传输完整性。 41. 总线被拉低的应对措施? A: 排查硬件故障(如损坏的设备)或软件错误(异常占用总线)。 42. 设备地址验证方法? A: 使用I2C扫描工具遍历地址空间,确认设备响应。 43. 热插拔支持性? A: 协议本身不支持,可能引发总线异常,部分特殊设计设备除外。 44. 高速模式(1Mbps)的启用条件? A: 需要设备支持Fast-mode Plus规范,并优化硬件设计。 45. 动态调整时钟频率的注意事项? A: 必须在总线空闲时调整,避免从设备时序错乱。 46. 通信中移除设备的后果? A: 可能导致主设备挂起、总线错误或数据损坏。 47. 电平不兼容的风险? A: 低压设备可能无法识别高压信号,高压可能损坏低压设备。 48. 抗干扰增强方案? A: 缩短走线距离、采用屏蔽措施,在极端噪声环境下可改用RS-485或CAN总线。 49. 设备增多导致故障的解决方案? A: 减小上拉电阻阻值以补偿增大的总线电容,或使用总线中继器。 50. 最大传输距离的扩展方法? A: 通过总线缓冲器/扩展器增强信号,或改用更适合长距离的通信协议。 51. 设备功能测试方法? A: 使用I2C调试工具发送测试指令,验证设备响应与数据手册的一致性。 52. 故障设备的连锁影响? A: 单个设备故障(如持续拉低总线)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。 53. 电平转换器的选型要点? A: 需支持双向传输,且转换速率满足I2C通信要求。 |